本期节目探讨了 “相信” 的本质及其在现实与虚构边界中的作用。访谈从宗教信仰的真实性切入,嘉宾倪湛格教授引入了 “事实性信念”、“虚构性想象” 和 “宗教性信念” 三种信念类型,指出人们常常混淆这三种信念,从而对宗教产生误解。 更重要的是,教授指出,人们常常用看待事实的标准去衡量宗教信仰,而忽略了宗教信仰更接近于虚构性想象,它建立在一套无需事实证据的世界观设定之上,并通过构建群体认同感来发挥作用。 接着,讨论延伸到科学与宗教在认识论层面上的差异与互补,以及商业、品牌如何利用故事构建来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这被形容为 “资本主义的新精神”。 例如,节目中分析了苹果等品牌如何通过营造独特的世界观来塑造消费者,以及服装品牌如何利用差异化来吸引特定群体。 最后,节目探讨了中国修真小说中体现的 “升级” 叙事,认为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和内卷现象,并与道教内丹修炼、科举制度等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这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文化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和自我实现的渴望。 总而言之,本期节目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现实与虚构的交织关系,以及 “相信” 的力量如何在不同领域中塑造人们的认知、行为和社会结构。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