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探讨了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历程,从公元一世纪犍陀罗地区第一尊佛像的诞生到中国北朝时期的兴盛。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带来的希腊文化影响下,犍陀罗地区率先打破了佛教不造佛像的戒律,创造出具有希腊风格的佛像。随后,佛教造像沿着丝绸之路东传,在阿富汗巴米扬等地留下痕迹,但最终毁于战乱。 进入中国后,佛教造像在新疆克孜尔石窟等地展现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色。 更重要的是,在北魏时期,随着鲜卑族汉化,佛教造像与政治密切结合,云冈石窟的开凿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并发展出独特的云冈模式。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代表,其雕刻艺术影响深远。 最后,节目以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量佛像残件为例,探讨了佛教造像的埋藏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宗教因素。 这反映了佛教造像艺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合、演变,最终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象征。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