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探讨了 19 世纪法国小说为何相比英、德、意等国小说显得更为 “缺德”,即更具激进的现代性。 主持人首先界定了 “现代小说” 的范围,并指出其兴起依赖于印刷术的普及和中产阶级的兴起,主要发生在 19 世纪。 接着,主持人通过横向比较多部 19 世纪各国小说,例如狄更斯与巴尔扎克、冯塔纳与司汤达的对比,论证了法国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传统道德的全面质疑和解构,这种 “缺德” 并非贬义,而是指对传统缺乏敬畏。 更重要的是,主持人认为这种激进的现代性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法国小说诞生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土壤,天然带有批判和反思的基因;其次,法国独特的阶级制度催生了强烈的阶级意识,小说成为中产阶级表达自我和批判社会的重要工具;最后,法国动荡的政治现实,例如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续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导致了传统道德体系的崩塌,小说家不得不直面并重新建构价值体系。 总而言之,主持人认为 19 世纪法国小说的 “缺德” 是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必然产物,也正是这种激进性使其至今仍与现代读者产生共鸣。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