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加征关税以及中国等国采取对等报复的国际贸易议题。 刘仲敬先生首先分析了美国作为全球货币发行国在贸易逆差和资本顺差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最终方案,而是一个启动谈判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他将此策略比作普鲁士式的外交政策,即表面上遵守国际规则,实际上却通过单边谈判,绕过既有框架,迫使各国根据自身利益做出选择。 例如,美国利用选区政治,精准施压,通过对特定产品加征关税来影响特定选区的利益,从而影响选举结果,以此来达到其政治目的。 举例来说,对加拿大奶酪的关税谈判,以及对佛罗里达柑橘和德克萨斯汽车产业的影响,都体现了这种策略的运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最初的完全拒绝谈判的态度,则被解读为中国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导致缺乏灵活性和策略性。 最终,刘仲敬先生总结道,想要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争取有利条件,必须深入了解美国的选区政治,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在关税谈判中获得优势。 这也反映出国际关系中,表面规则与实际博弈之间的复杂性。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