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探討了指數編制產業的運作模式以及 ETF 選股的內幕。主持人 Paku 與指數公司實習生溫妮深入訪談,揭示了該產業由少數大型公司主導的現狀,例如 S&P、FTSE 和 CRSP 三家公司便佔據了 50% 以上的市場份額。溫妮指出,小型指數公司主要承接大型公司不願處理的業務,例如針對利基市場的 ETF 指數編制。 接著,討論延伸至指數編制流程,溫妮以納斯達克 100 指數為例,詳細說明了選股標準、流動性要求以及再平衡機制。 Paku 補充說明了指數編制中一些看似隨意的數字背後隱含的邏輯,例如單一股票權重上限,旨在避免單一股票過度影響指數表現。更重要的是,節目探討了指數編制公司與 ETF 發行商之間的關係,以及小型指數公司如何透過調整選股標準和收費模式來與大型公司競爭。 最後,溫妮分享了她在實習期間的觀察,指出儘管指數公司數量增多,但對終端投資者而言,好處並非立竿見影,因為 ETF 的費用比率主要由 ETF 發行商決定,而非指數公司。 總體而言,本集節目為聽眾揭開了 ETF 背後指數編制的運作機制,並點明了該產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