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节目探讨了中国程序员在 Apache 软件基金会开源项目中的参与度以及开源项目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访谈围绕着陈子立(tison),一位新当选的 Apache 软件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展开。 在 PipSync 开源模型在中国爆火的大背景下,访谈首先回顾了陈子立从大二开始接触编程,参与开源项目,到成为 Apache 成员,再到担任董事会成员的经历。 更重要的是,他分享了在阿里巴巴 Flink 团队和腾讯等公司的工作经验,以及如何利用开源参与来提升自身技能和职业发展。 例如,他详细描述了参与 Flink 项目 rebase 的过程,以及在拼多多参与开发者社区运营的经历。 讨论还延伸到 Apache 基金会与 Linux 基金会的区别,以及 Apache 基金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选举流程。 最后,访谈探讨了陈子立目前参与的 ScopeDB 云数据库项目,以及他对开源与商业软件共存关系的看法,强调了开源并非商业成功的唯一途径,并指出在商业需求下,选择开源与否需要权衡利弊。 这也为中国软件公司在开源浪潮中的发展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