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探討《華嚴經》中觀世音菩薩的大悲行門修行法。講者詳細解析經文的結構,指出其以「體、相、用」三個層面來闡述大悲行門,並用「恆住」、「常在」、「普現」、「應化」四句概括其核心要義。隨後,講者深入剖析經文中提到的四攝法、十一種攝取眾生的方法,以及二十二種眾生的苦難,說明這些內容的邏輯結構與修行的次序。最後,講者總結觀世音菩薩的三個願望,再次強調「正念」在修行中的關鍵地位,指出修行需要專注與堅持,唯有如此,才能深刻體悟佛法的精髓,實現菩薩道。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