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探讨了诸葛亮北伐的战略决策及其背后的政治博弈。节目以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无望却依然坚持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蜀汉非正义之师、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略之才这三个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节目指出诸葛亮的北伐行动实质上是蜀汉内部政治斗争的延续,为了安内不得不攘外,通过高举北定中原的大旗来整合内部力量,并维持对外战争状态以压制内部矛盾。 举例说明了魏延子午谷奇谋未被采纳的原因,以及诸葛亮在军事行动中始终谨慎小心的策略,这都源于他需要维护国内政治稳定。 节目进一步将这一逻辑扩展到国际政治层面,以双层博弈理论解释了国际谈判中国内政治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并用中美贸易谈判为例进行了说明。 最后,节目结合 “囚徒困境” 和 “公地悲剧” 模型,探讨了政府监管在避免恶性竞争和公共资源耗散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 总而言之,本节目通过对诸葛亮北伐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在复杂博弈环境下,如何从更宏观的层面理解看似矛盾的行为逻辑,并以此引申出对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之间关系的思考。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