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探讨了 “心流” 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描述的是一种全神贯注、忘我的最佳体验状态。节目首先介绍了米哈里对心流的定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音乐中的 “in the groove” 和体育运动中的 “in the zone”,并以谷爱凌的经历为例,阐述了心流状态下挑战与能力的微妙平衡。接着,节目深入探讨了游戏设计师陈兴翰对心流理论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动态难度调节机制(DDA),以及游戏研究者 Ian Bogost 对其的评价和不同解读。 更重要的是,节目比较了心流与上瘾的区别,并结合《运气的诱饵》和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上瘾的机制以及其与 “完美偶发性” 的关系,指出上瘾是一种自我消解的状态,与心流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背道而驰。最后,节目讨论了 “乐趣” 的本质,以及心流与社会环境、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关系,并以《阻力最小之路》的观点,指出建立人生底层结构的重要性,最终强调了心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