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探讨了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 “失去的三十年” 的成因和应对措施。二战后,日本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奇迹,但 1985 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银行过度放贷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泡沫。泡沫破裂后,日本央行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包括降息、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QE)。然而,这些措施收效甚微,日本长期陷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和固化的价格预期成为主要障碍。 面对持续的经济困境,安倍晋三政府推行了 “安倍经济学”,包括激进的货币宽松、灵活的财政刺激和结构性改革。其中,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实施了负利率和 QQE(有质量的量化宽松),但效果有限,主要体现在资产价格上涨而非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例如,尽管印发了大量货币,GDP 增长仍然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徘徊在零附近。 2020 年疫情爆发后,日本政府再次出台了大规模刺激政策,导致国债占 GDP 比例飙升至 260%。然而,俄乌冲突引发的油价上涨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日本经济出现短暂回升。 总而言之,日本 “失去的三十年” 反映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复杂性,人口老龄化和价格预期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对于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国家,例如韩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也凸显了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长期结构性因素的重要性。
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 translating and more.
Continue